以上Javascript為處理區塊圓角與頁面移動至最上層,皆不影響網站之閱讀。
:::

字體調整:

  1. 一般
  2. 較大
  3.  大 
  4. 很大

分享到:

  1. Facebook圖示
  2. Plurk圖示
  3. Twitter圖示

教育部長潘文忠11月16日依據教育部的統計,指出2020年至今有76名學生自殺致死,去年大專校院為59人;意圖自殺人數部分,從前年的800多人,增加到去年的1350人,年增68%;今年至今意圖自殺者也達1000多人。上述只是校園內的事件。這樣的新聞彷彿一道天雷轟得家長與老師們膽顫心驚。

自殺防護做了那麼多年,自殺人數未減反增,讓人不禁質疑大人真的了解青少年如何看待死亡嗎?

青少年眼中的死亡是浪漫而壯烈的;他們不了解死亡的真相。大人往往覺得孩子的思維匪夷所思,但請試著接納他們喜歡「控制」死亡的快感此一事實。

青少年常受到一些媒體影響而認為死亡是一件神祕又吸引人的事情,因此發生因好奇人死後會去哪裡而結伴自殺的事件。在許多案例中,青少年將死亡看得十分浪漫,也美化了死亡對他所愛的人或他人的影響。他們往往將死亡視為可以改善一切的安詳的睡眠,也會把死亡當作一種手段,藉以懲罰某個人或者強迫他們所重視的人向他們表達出心中的愛意。奇怪的是,他們相信自己能夠以某種方式留在現場享受那份懲罰或者愛意〔參《我的孩子想自殺?》夏慕(Tonia K. Shamoo)與培卓斯(Philip G. Patros)著〕。在青春期的早期階段,有些孩子相信自己能夠親眼目睹自殺時造成的結果。13至16歲的青少年之中,只有很少比例的人能夠接受死亡就是生命完全結束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的青少年表示,能從死亡的想像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有些則認為死亡是一種跟過世的人相聚的方式,他們覺得只要死了就可以跟死去的家人或男女朋友在一起。他們也可能將死亡視為一種表達愛意的手段,藉此讓某個已經過世的人或者拒絕他們的人知道他們的愛有多麼的強烈。

許多青少年的腦海裡充斥著死亡和快要死掉的念頭。他們甚至很喜歡那種覺得自己有力量控制死亡的快感,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決定要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讓死亡發生。他們也將死亡視為逃避無助跟無望的一種方式,他們極度耽溺於這種念頭,到後來便進一步採取實際的行動。

明白青少年對死亡的概念後,才能談他們為什麼自殺,他們選擇死亡的原由與大人很不一樣,對應的處理方法當然也不同,若是一昧地套用,肯定是行不通的。礙於篇幅,下次再來談「青少年為何自殺」。 (作者為危機、哀傷與創傷輔導顧問)
 

本文刊載於2020年12月14日出刊的台灣教會公報

相關連結

https://tcnn.org.tw/archives/79939

這篇內容讓您覺得?

,目前已有137人投票

Copyright © Jane Hsu
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Used with author’s permission.

Reprint Article? or Back list page

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 LINE 帳號 @255vux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