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種事?先是爸爸,後來是班哲明。是神在生我們的氣嗎?你是不是也要離開我呢?我好害怕!爸爸去世後,班哲明接了他的工作,如果班哲明也死了,我們連飯也沒得吃了。
蕾秋的媽媽頓時語塞,兩人哭成一團,一連串回憶湧上心頭。
首先浮現的是爸爸因病臥床、不能工作的畫面。無法自己進食,必須讓媽媽餵食,但是身體還是一天天虛弱下去。有時蕾秋也會協助餵食,希望和爸爸談談話。不料越到後來,爸爸病重得只能開口說一到兩個字。
蕾秋四歲時,爸爸已經不能說話,媽媽終日哭泣,每個踏進家裡的人連出聲都不敢。有一天,幾個朋友把爸爸放在特製的木箱裡,抬出家門,媽媽牽著哥哥和她,跟在後頭,許多人也跟著,慢慢走到洞穴,爸爸被放了進去。
接下來整個星期,依稀看見人們帶著食物來家裡,談些爸爸生前的事,有時拍拍她的頭。有些婦女還和媽媽放聲大哭,真有那麼難過嗎?還是只想讓媽媽好過些?蕾秋不禁懷疑。
後來,人們越來越少來了。
一陣子之後,蕾秋開始和以前一樣,做些爸爸生病前喜歡做的事,例和在門前街道玩耍,和媽媽上市場,在家中玩爸爸做給她的玩具,或去探望堂姊。但無論做什麼,想到爸爸去世了,總會忍不住哭了起來。最後她會躺在床上掉眼淚,在媽媽的哭聲當中,睡著了。
幾個月後,班哲明在爸爸的店裡工作,她於是到那裡閒逛。
班哲明才十二歲,從八歲開始,就在隔壁的店裡學木工手藝。後來回到爸爸的店裡,接手爸爸生病前作到一半的作品。沒想到,一眨眼的工夫,班(蕾秋這麼叫他)就做了好幾個小架子、一張桌子、書桌和床架,還把它們帶到客戶家中。班把所有的貨款交給媽媽,買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
班和爸爸一樣,都是好木匠,訂單源源不絕,除了客製化的傢俱之外,也有人請他修理門窗。
一開始,蕾秋走進到店裡,只是靜靜坐著。可以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輕輕啜泣,有時她會在泥巴地上畫些鳥或其他動物。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最棒的便是和班的談話。她坐著看他工作,兩人邊聊天。
早從爸爸去世前,班就在準備自己的成年禮,蕾秋一直問他做了哪些東西。
她最喜歡聽班講從詩篇學到的東西。最棒的一次是,有一天班邊工作,邊講解詩篇廿三篇。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這麼說:「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耶和華知道我何時需要休息,何時感到口渴。」他補充說道。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班又說:「祂會回覆你,還會指引你。」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班耐心地解說其中的含意。「你知道這篇詩篇為何如此重要嗎?因為如果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祂會確保我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當我走過死蔭的幽谷時,神與我同在。當我死去,我會永遠住在天堂神的家中。」他這麼強調。
回想起來,發現班當時就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從班對工作的投入,蕾秋對他有更多的了解。他曽經給了她一些小木塊,教她怎麼削。一開始蕾秋削得歪七扭八,過了好一段時間,她削出好作品了,班便把這些作品給客人看。到她六歲時,人們開始把她做的玩具買回家給孩子玩。那兩年他們在店裡工作、聊天。
後來班說會痛,感覺虛弱。但不想讓媽媽知道,吩咐蕾秋不要說。班也安慰蕾秋身體過一陣子會好,不會有事的。問題是爸爸去世前不也這麼說嗎?
當班病到不能下床,蕾秋很怕班很快就會死掉。
「說不出來有多害怕,我怕班會像爸爸一樣死掉,根本沒有辦法避免。班死了以後,誰來聽我說話?誰來和我工作?我希望隨時都和班在一起,但他愈來愈糟,除了哭,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蕾秋這麼告訴一個朋友。「班會對我說:『妳不要哭,我有可能會康復的,但如果這是死蔭的幽谷,神會與我同在,祂也會與你同在。』」
媽媽心情比之前更沈重了,好幾次蕾秋聽到她說:「兒子,少了你製作傢俱的收入,不知道蕾秋和我可以撐多久。」她們盡量不在班面前掉眼淚,但最後還是流下眼淚。
後來班的情況和爸爸一樣,有一天早上,班講不出話來了。蕾秋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媽媽哭得比爸爸去世時還傷心。哭到連去通知其他人都不行,蕾秋只能一一去告訴親友。結果,照樣很多人來了,有些婦女照樣跟著媽媽掉淚,一樣壓低聲音說話,還是安慰蕾秋一切會好轉的──當然這只是說說罷了。事實上,班的死,不只是失去兄長,還帶給蕾秋恐懼的加深:班去世之後,她和媽媽怎麼辦?
最後,果然把爸爸放進木箱抬出家門的那幾個人又來了,把班也抬進洞穴。媽媽牽著蕾秋的手大哭,也往城外的洞穴走去。就要出城時,蕾秋回頭一看,幾乎所有人都跟在後面。很多婦女哭泣,很多男人眉頭深鎖。真是最悲慘的一天。
才出城,許多人朝著他們走來。多到令人害怕。媽媽仍然低頭大哭,媽媽該不會認識這麼多人吧?
當那群人走到送葬的隊伍前面時,抬著班的那些人速度放慢下來。一個陌生人繞著箱子走了一圈,來到他們面前,凝視著蕾秋和媽媽的眼睛。用溫柔的聲音對媽媽說:「不要哭。」蕾秋媽媽的哭聲自然而然的低了些。接著那個人走到箱子前,摸了摸箱子。抬箱子的人靜靜站在原地。
「年輕人,我叫你起來!」那個人說。
班立刻坐了起來。
「媽、蕾秋,我已經好了!」班這麼說。
抬箱子的人驚訝極了,立刻把箱子放到地上。蕾秋和媽媽更是不可思議!那個陌生人伸手去牽班,讓他站起來,走出箱子,把班交給媽媽和蕾秋。接著放掉牽著班的那隻手。班張開雙臂大大的擁抱媽媽和蕾秋。太棒了!班活過來了,身體是溫暖的。他抱著她們,不斷的親吻,久久不肯放手。
「我們中間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先知,神來幫助祂的百姓了!」人們高聲讚美。
有兩個人把空箱子抬回城裡。有更多朋友到家裡,和班、媽媽以及蕾秋共同慶祝。但就在他們慶祝時,那位偉大的先知和祂的朋友竟然離開那座城,從群眾當中消失了。
一直到很久以後,每當蕾秋回想起班死裡復活的事,就會說:「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閉上眼睛,好像看見了偉大的先知凝視著自己的雙眼。聽到祂這麼說:「不要哭!」「我希望能再見到祂,不但要感謝祂,還要追隨祂。」蕾秋這麼許下心願。
問題討論與分享
復活的盼望
這個故事是個根據路加醫生的路加福音七章十一至十七節所改編,故事內容純屬虛構。
Q. 故事中有哪些詞是你聽不懂的呢?
A. 請孩子們說出他們所記得的那些陌生字詞,把這些字詞的意義解釋給孩子聽。
Q. 你是否有生病而且病得很久的經驗,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永遠好不了?
A. 聆聽孩子分享他們當時的無力感與絶望的經驗。讓他們明白家的歸屬感,也讓他們知道屬於神的大家庭的意義。
Q. 你是否曾經擔心會失去生命中的某個人?
A. 聆聽小朋友分享當時的無力感與絶望的經驗。讓他們明白家的歸屬感。當孩子知道有些人的父母因為離婚或過世而離開時,可能會想到自己會不會也失去父母。
Q. 如果你的孩子從未參加過喪禮,可以先跳過這個問題。在我們參加某人的喪禮或追思禮拜時,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感覺?
A. 聆聽小朋友對死亡以及在彌賽亞耶穌裡的永生,有什麼樣的認知。
(如果你跳過了上一個問題,你可能必須為孩子先作準備,讓他們知道喪禮或追思禮拜的一些程序,以及這些儀式所代表的意義)
Q. 你還記得詩篇廿三篇嗎?可不可以背出來給我聽?
A. 如果孩子背得出來,記得給予讚美,也可以給一些奬品作為奬勵。如果他們背不出來,可以陪著他們一起背這篇經文。
Q. 提醒孩子們耶穌當時凝視著蕾秋的眼睛。問他們當有人凝視著眼睛時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A. 聆聽小朋友對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有什麼體會。
Q. 你知道「復活」這個詞的意思嗎?
A. 這個詞的意思是死而復生。耶穌讓三個人從死裡復活,包括這個故事中的班哲明。接著透過神的聖靈,耶穌自己也從死裡復活了。當我們成為神的兒女,我們得到應許,可以從死裡復活,進入天堂得到永生,永遠不必再經歷死亡。
這篇內容讓您覺得?
Copyright © Dr. Rex Johnson
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Used with author’s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