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Javascript為處理區塊圓角與頁面移動至最上層,皆不影響網站之閱讀。
:::

字體調整:

  1. 一般
  2. 較大
  3.  大 
  4. 很大

分享到:

  1. Facebook圖示
  2. Plurk圖示
  3. Twitter圖示

“INDIANS SLAY TIGERS!”--這個報紙標題幾乎向你嘶吼,殘殺的景象令你渾身不自在,你的腦海不禁浮現印度南方孟加拉虎的身影,你想像牠優美的面容、牠的條紋和銳利的目光,接著一枝火力強大的來福槍突然砰的一聲,令你腦中的影像應聲碎裂,你眼睜睜看著這隻極為優美的動物痛苦地扭動身體,不甚優雅地倒下、嚥氣,你只看標題,就覺得非常不舒服,好像親眼目睹某樁慘案一般。

可是你應該有這種感覺嗎?宰殺瀕臨絕種動物,特別像孟加拉虎這樣雄偉的動物,無疑是駭人聽聞的。假設你先前沒注意到”INDIANS SLAY TIGERS!”這個標題出現在早報的體育版,顯然這個標題的意涵有別於你當初所想的,不同的Indian、不同的老虎和不同的屠殺方式。昨晚「克利夫蘭印地安人隊」在大聯盟棒球賽事中痛宰「底特律老虎隊」真的那麼令人痛徹心扉嗎?除非你是忍氣吞聲很久的「底特律老虎隊」球迷,否則事情沒那麼嚴重。可是你現在怎麼知道那則標題講的是棒球,不是印度人宰殺老虎?你看“INDIANS* SLAY TIGERS”幾個字,清楚明白每個字的意思,你把這些字兜起來,意思怎麼不是你起初想的--印度人宰殺老虎呢?答案:因為它們(如同所有的字詞)的意思是透過類別來傳遞的!

*譯註:英文字Indian一字有兩個意思,一為印度人,另一為印地安人。

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我們經由所感知的溝通類別或型態來詮釋生活中大小事物,從閒聊談話到學術撰文都是如此,一旦我們培養了查覺文本中關鍵線索的能力,我們就贏得了有些人所謂的「文學智能」,因為這些線索會指出我們面對的是何種文體和對它應有的期待(或不應有的期待)。透過在一種文化中成長並學習其各種類別--多種溝通型態,我們便培養了文學智能,倘若我們有了文學智能,一看到體育版的INDIANS SLAY TIGERS!,腦海一定不會浮現印度老虎的畫面,因為我們會馬上明白要在這種類別做出正確的詮釋,你必須判別TIGERS和INDIANS意指美國職棒球隊,而非印度人和有條紋的大貓。一旦我們認清類別並順勢調整期待,我們對報紙各版面的詮釋隨即開始。類別的好處在於它們是公開、可以共享的溝通形式,立刻使人了解意涵。類別是上帝賜下普世恩典中一種恆久恩賜,幫助我們以精確的認知與他人溝通。

聖經的話語是神默示的,透過聖靈,默示話語進入聖經中人所造的類別。聖經中每個神默示的字不脫某個類別,由於類別限制了我們對話語可能做出的詮釋,倘若上帝沒有把聖經的話放入各類別之內,我們就完全無法明白聖經的話語。因此,上帝透過特定聖經類別「多次多方的」(來一:1)向我們說話,這些類別包括歷史敘事、律法、詩歌、智慧文學、啟示文學、先知預言、福音書、書信、比喻等等。倘若我們解讀聖經的文學智能接近閱讀早報的文學智能,就應當能夠碰到任何經文都能精確解讀,但悲哀的是,我們查經的能力往往不比讀完早報體育版大標後,竟為孟加拉虎痛哭流涕高明多少!

最近我去一個福音派教會的大型成人團契分享,講題是讀經時必須培養對類別的敏銳度。我為了舉例說明,就翻到箴言二十二章六節:「教導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我問會眾:「我們可以把這句經文當成上帝給家長的應許嗎?」大家都怕出糗,所以不敢回答。大多人以為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應許,而且常常這樣做!我為了激使他們回答,又講了美國歷史的一句俗語:「睡得早,起得早,富裕、聰明、身體好。」「誰認為這句話是應許?」我問了這個答案再明顯也不過的問題。「沒人,為什麼沒人?…因為這是俗語。」我這麼自問自答。「那你們怎麼會以為可以把聖經的箴言變成應許?」我等待會眾回答,他們一頭霧水,最後有人說:「因為這句養育孩子的箴言收錄在聖經裡啊!」我刻意面無表情,反問:「那又怎麼樣?」他們回答:「聖經裡的上帝無所不能啊。」

這話不假。上帝無所不能,在聖經和別處都是如此。只要祂樂意,祂可以在約翰福音教我們做千層麵,在一本食譜裡向我們顯明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更可以透過箴言二十二章六節應許賜下救恩給我們膝下子女,這跟主題有什麼關連?要是這些肢體的答案正確,意即我們可以把上帝的箴言變成應許,那我們就真的不明白上帝在箴言裡的意思了,對嗎?倘若箴言二十二章六節不是一則箴言(或者是箴言,但是無需被視為箴言解讀),那我們便不知道它的定位或如何解讀它,一旦這句箴言有無窮的解讀意涵,就可以變成我們心目中的事物,它只有我們視當下需要賦予的類型,甲可以把它當作應許,乙可以把它看成謎語,憤世嫉俗又精疲力盡的父母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很諷刺的笑話。沒有類型,這句話就變得模糊不清,也失去意義,我們實在不知道上帝當初的意思為何,但它確實給我們機會,讓我們把上帝的話扭曲成自己覺得順耳的教導!

希望熟悉這些詮釋手法的讀者明白我們解讀聖經的做法已變得多麼不智和危險,詮釋文本的焦點從探知作者的意圖變為解釋讀者先入為主的看法,實在可悲,上述例子亦是明證。當我們在詮釋文本時漠視類型,就是漠視明白文本意涵的一個極重要助力,怎麼說呢?因為假如作者與讀者兩方打算清楚又有效地溝通,類型是他們必須共享的共通事物之一,一旦我對一段聖經經文的既定類型視而不見,就會成功地把詮釋過程個人化並私人化,別人難以明白我所解釋的意涵,無論我教導或閱讀這段經文,都已把它抽離出眾人可以共享和討論經文意涵的公共場域。

漠視聖經各書卷的類型也可能對基督徒個人生活帶來極大虧損。二十年前,我和一個風度翩翩的老弟兄有一番談話,我還記得他的長相。某個週六,我們一起研讀箴言,我指出箴言不是應許,是智慧文學的事例,智慧文學著重明智抉擇。我舉箴言二十二章六節為例,指出愛子心切的家長把那節經文當作教養孩子的應許,可說是誤解經文。這位親愛的老兄真的從座位上起身,滿臉通紅,氣憤得不知所措。他和太太育有兩個兒子,兒子年幼時信靠仰望神,但到了青春期,竟悖離信仰,成年後,也未回歸正道。二十多年來,他和太太這對負責的父母每週數次屈膝為偏離正道的兒子代禱,宣告箴言二十二章六節講到兒子會心意回轉的「應許」!每當他們對兩個兒子的永恆依歸感到操煩,就靠箴言二十二章六節的「應許」得安慰。你想像一下,他們多年來懷抱一個虛假的盼望,要是兩個愛子永遠不願回轉,他們對神和祂的「應許」的認知難免會破滅,更不堪的是,這種痛苦和希望破滅的結局起於這位聖徒愛子心切但漠視聖經卷書的類型,誤把箴言當作應許,詮釋箴言二十二章六節時,上帝的話變成他自己的話,上帝的心意被扭曲了。 

然而,只要我們慢下來,先留意聖經各書卷的類型,就不會身陷這般窘境。正如豐富多樣的聖經文學證實,上帝顯然也將聖經各書卷分門別類,因為祂透過聖經跟我們傳講的一字一句都不脫那些類型。

這篇內容讓您覺得?

,目前已有137人投票

譯自‘Indians Slay Tigers’ and Braking for Genres一文
正體中文版權 © 2009 Lifting Hands Network Taiwan 舉手網絡
Copyright © 2003 Walt Russell. 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Used with author’s permission. The article originally appeared on the webzine Boundless.org on December 18, 2003.

Reprint Article? or Back list page

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 LINE 帳號 @255vux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