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Javascript為處理區塊圓角與頁面移動至最上層,皆不影響網站之閱讀。
:::

字體調整:

  1. 一般
  2. 較大
  3.  大 
  4. 很大

分享到:

  1. Facebook圖示
  2. Plurk圖示
  3. Twitter圖示

還記得那部對死刑犯被處以死刑之後,面對即將踏上的死亡之途的心態加以深入剖析,並因而榮獲奧斯卡獎的電影──越過死亡線 (Dead Man Walking)嗎?

昨夜我遇見一位正走向死亡的婦女,她不是因為犯法,乃是因著承繼了我們所擁有的,來自亞當和夏娃背叛神所導致的軟弱肉體,以致面臨死亡的威脅。

那時正是傍晚,我們因等待音樂廳開門而開始交談,她穿著一襲深綠色的飄逸晚裝,高雅多姿的丰采格外醒目。她的聲音極為輕快,但臉上已看得出「死刑」的判決。這位婦人與癌症的長期抗戰已接近尾聲,而昨晚她特別與夫婿外出聆賞音樂表演,那很可能是她最後一次公開外出的機會了。

我們很快地熟稔起來,而她就像分享日常生活細節般的隨意道出自己的故事。她充滿活力地談及自己如何在「化學治療室」裡,以心理學家的身份與其他健康瀕臨危機的患者進行深度的靈性對話;並因著醫療保險公司能特別安排基督徒為她擔任臨終看護而欣喜不已,「只有祂才能這麼貼心!」她為神的恩慈而感恩。

從她的談話中,我驚訝地得知癌症病患被迫面對的是怎樣的可悲矛盾:當那些有毒、但卻能支撐你生命的藥物泊泊流過血管時感覺為何?眼見自己失去身上那曾滋潤孩子的生命、又曾帶給丈夫歡愉的部份時,心裡是何滋味?還有,看見家人眼中的恐懼與面對自己難以逃避的害怕,內心又是什麼感受?當然,在祈求上帝的醫治卻得不著,那種對信仰的質疑與「即或不然」的掙扎也是基督徒勢必要面對的。

雖然我深深被她的故事吸引,但我卻因覺得談話侵犯到她的隱私而感到不甚自在。在我們的社會中,死亡根本就是連好朋友都得要繞個彎才能觸及的話題。不可思議的是,我竟與一位初次見面的陌生人談論死亡。她孩童般毫無保留的坦誠,加上看起來又十分樂於將她的故事娓娓分享,使我意識到她誠懇地接納我進入了一個神聖又極為親密的領域,對陌生人如我而言,這位瀕臨死亡的婦人,無疑地贈與了我一樣意義非凡的禮物。

望著她神采奕奕的雙眼,我覺得她就像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四:16-18說的話語的化身: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缺少了反映健康的粉紅色的她膚色蒼白,但她的真我卻散發出更深沈的事實──她「極重無比的榮耀」遠遠超過她的苦難,致使她的真我反射出持久而常存的美麗。死亡的醜陋竟出乎意料地凸顯出她靈裡的超越之美,彷彿戒指的鑲嵌底座更加襯托出鑽石的無價一般。

當終點來臨時,我們會期待像她一樣活出靈裡超越的美嗎?「永恆極重無比的榮耀」在我們身上會那麼明顯?永恆的真理能夠在我們身上活出來嗎?還是這些真理只不過是聖經裡的古老字句而已?

或許這位婦人曾在一篇講章或一次查經中聽到這段經文;也或許她早就把這段經文背了下來。但無論聽過或背誦都不夠。聖經經文固然全是真理,但它們絕對不是在危難時會自動將我們乘載到屬靈樂境的魔毯。

可惜的是,我們當中許多人週而復始地坐在教堂裡,享用了聖經教義、屬靈事實,與神蹟故事的固定餐點。這些屬靈食物的確會持續地供養我們,但若我們無法將這些真理內化到心靈中,我們仍然會罹患屬靈貧血症。我們甚至可能忠心地持守每日靈修,但我們的心卻是出奇「虔敬的冷漠」。
「熱心追求的弟兄姊妹在狂喜中吐露的真情話語,在無關冷漠的人眼中可能是毫無滋味並可加以解剖的文字。從椎心刺骨的苦難經驗中榨出的狂烈言語,可能被剝皮、鑲嵌,被標示為博物館標本。所有閱讀的危險在於話語/文字可被扭曲變成宣傳或被降格變成資訊、工具,和數據。只為了方便使用或私利,我們將活生生的聲音消音,並將文字扭曲。」 (Eugene Peterson, Eat This Book, p 11)

耶穌曾針對以色列人這樣的狀況說:「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馬太福音十三:14, 15a)。耶穌說的這些人未必是懷疑論者或異端人士,祂所指的很有可能就是聽了足夠聖經知識的「虔誠人」,而我們這一群被屬靈教導充斥,每個主日忠實地作禮拜,且自認為「什麼都聽過」的羊群,很不幸的,可能就如主耶穌所描述的,不自覺的在抵抗聖經穿透、改變生命的震撼力。

「聖經見證來自聖父、聖子、聖靈活生生不同的聲音,向我們個人說話,並要我們以個人的回應來參與。聖經的經文不是讓我們在圖書館安靜的保留區去研讀的話語,而是要我們在職場、遊樂場、街道上、廚房裡去相信、愛慕,並崇仰的聲音。而能夠接收到這聲音是絕對必要的。」(Peterson, p 62)

除了能「接收到」之外,保羅在《歌羅西書》二:2-3說明,要上帝的話語成為生命的力量,光有正確的知識還不夠。保羅切盼信徒能享有聖經所提供的「完整的豐豐足足的真知」以及「智慧的寶藏(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和合本譯文】)」。由此可知,前文我所提及的那位癌症婦人,上帝的話語已成為「她內在的生命。經文的意象與真理變成她禱告的操練、順服的行為,與愛的道路。」(Peterson, p 10)

當她踏上走向死亡的崎嶇通道時,她的靈帶著「基督的香氣」(林後二:15) 的記號。彷彿豐富的屬靈養分般的智慧寶藏,變成活生生的道,使她的心能夠安然妥貼地面對自己肉身的毀壞。她視人生最後的幾天為抵達真正的家的道途,並因知上帝在祂的國度裡,為她有更美更好的目的而滿有平安。

倘若盼望在艱難的生命低谷能夠生存,並活出基督對我們生命的挑戰,那麼我們不但要聽真道,而且要消化真道。真理必須透過有形的方法落實到每日實際的生活中。尤金彼得生說得很好:
「…就活出基督徒生命而言,最被忽視的一點就是研讀聖經。我並非指基督徒沒有或不讀聖經,也不是指基督徒不相信他們的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他們所忽視的乃是靈命塑造式的讀經,為了活下去而奮力地讀聖經…適當且正確的讀經方式同時也就是能夠活出真理的方式…讓神在我們的所言與所行當中擁有絕對的發言權吧。那麼簡單、卻也那麼難。」(Peterson, p xii)

對認真的信徒來說,我們必須搏鬥的嚴肅問題是,不管面對的是類似我們自己死亡的嚴肅議題,或只是學習如何更愛令我們煩惱的鄰居的單純狀況,我們究竟讓聖經在日常的生活中轉變了我們多少?是否有時我們視讀經不過是項屬靈任務而已?還是視讀經為我們與那位每一個字都值得認真對待的真理之道相遇的途徑?

除非主先回來,否則我們每個人都與那面臨死亡的婦人一般,等待著那日的到來。我們雖沒有被判死刑,但某種程度而言,我們也無可避免地向著生命的歸程邁進。不論是活在了無生趣的日子,或面對著重大的危機,懇請您捫心自問:「不管今天遇見什麼,我應該如何生活在那看不見、充滿著極重無比的榮耀、且超越我最狂烈想像的屬靈實際裡?」

這位可愛的婦人明白,那看不見的比起那看得見的要更超越更永恆。她擁抱起自身的痛苦,打從心靈深處知道「…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6-18)。

她與癌症的搏鬥即將結束,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在被宣判死刑中找到生命而容光煥發的婦人。她知道這只是她故事的一半。她真的明白、得到了!問題是:「我們呢?」
 

相關連結

http://crosswalk.com/spiritual life/11577540

這篇內容讓您覺得?

,目前已有137人投票

譯自Finding Life in a Death Sentence一文
正體中文版權 © 2009 Lifting Hands Network Taiwan 舉手網絡

Reprint Article? or Back list page

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 LINE 帳號 @255vux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