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Javascript為處理區塊圓角與頁面移動至最上層,皆不影響網站之閱讀。
:::

字體調整:

  1. 一般
  2. 較大
  3.  大 
  4. 很大

分享到:

  1. Facebook圖示
  2. Plurk圖示
  3. Twitter圖示

前陣子,幾位台灣大學畢業擔任教職的朋友給筆者寫來下面訊息:「許多文章說台大自殺的學生都是資優生,他們從小太少經歷失敗,無力面對挫折。拜託,台大只有少數幾個系所的學生是資優生,而且能進入台大,怎麼可能少經挫折、害怕失敗?這些人根本不懂我們。」

另外一條訊息則是:「在台大念書時,想找個人一起用午餐都有困難。學生分班的方式使得我們沒辦法交朋友,疏離感很嚴重。還好參加了團契,認識學長姊,他們不只介紹耶穌給我,還很關心我,不然那時候的我孤單到想死了算了。」

第二則訊息顯露隱藏在名校學生心靈中的嚴重孤獨感、空虛感,以及缺乏關愛的落寞,也應證了知名作家賴諾曼醫師(Norman H. Wright)跟筆者說的:「一個人若能與另一個人真正的聯結,就不會自殺。」難怪聖經耳提面命:「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 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道書4章9~10節)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高中為每個學生安排人生顧問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鏡。該校邀請許多曾在職場上擔任主管的退休人士當學生的顧問,每週中午會有一個顧問跟學生一起用餐,學生可以問任何問題,每次分開前,兩人都會訂定「生命安全契約」。藉由與顧問的聯結,孩子不僅擴大了視野、學會問題解決技巧、對未來也充滿盼望。他們不再感到孤單,落寞的情緒自然消失無蹤。連帶的效應是學生的自殺率大幅降低、中輟生人數減少、學生的升學率增高,學校對此結果深感滿意。

生命安全契約為一式兩份,內容為:我(學生姓名),允諾直到下一次會面或與(輔導的姓名)談話之前,必會確保自己生命的安全,絕不傷害自己。結尾簽上雙方的姓名,並標註日期。

甚願這樣的措施有一天能在台灣出現。在這之前,家長何不與孩子一週約會一次,擔任孩子的生命導師?

(作者為危機、哀傷與創傷輔導顧問)
 

相關連結

https://tcnn.org.tw/archives/80418

這篇內容讓您覺得?

,目前已有137人投票

Copyright © Jane Hsu.
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Used with author’s permission.

Reprint Article? or Back list page

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 LINE 帳號 @255vux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