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Javascript為處理區塊圓角與頁面移動至最上層,皆不影響網站之閱讀。
:::
   
[忘記密碼?]
還沒申請帳號嗎?立即註冊!
:::

互動交流 - 焦點報導

字體調整:

  1. 一般
  2. 較大
  3.  大 
  4. 很大

分享到:

  1. Facebook圖示
  2. Plurk圖示
  3. Twitter圖示

在這個世界上,有歡樂也有苦難;當意外臨到,巨大的衝擊往往令自身與旁人都難以適應。今年4月初,太魯閣號事件中約500名乘客,第一時間面對超乎預期的重大意外,除了身體上的創傷,內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乘客、家屬、救難隊、醫療人員、殯儀館人員、記者…等相關族群,後續也都需要程度不等的幫助。

許真老師接受本報專訪,就太魯閣號事件相關人員的後續關懷,提出專業建議。許真老師係美國「國際重大事件壓力基金會」(ICISF)「危機事故壓力處理」認證講師,處理各類危機事故經驗豐富,並協助災難救助機構、警政醫護單位訓練輔導人員,以及幫助教會建立「哀傷事工」。

不同族群有不同需要

一、罹難者家屬
突然失去摯愛之人的傷痛,與一般「有心理準備」的狀況不同,會更難走出來。悲傷的歷程,往往會經過四個階段:震驚麻木、思念尋找、混亂絕望、整頓重組。

事發初期家屬會強烈地想歸咎某人,在震驚麻木階段,他們會感到失落地不合理性,無法理解也無法消化,且產生長期的不真實感。極度的悲傷,以及身心的受驚症狀,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這時因忙於處理後事、接受許多人的探訪,可以從悲痛事件中稍稍分心。

真正難捱的時期,往往是在喪禮之後。突然的失落或死亡,使倖存者產生超出尋常的強烈罪惡感,不斷質問自己「若是我如何如何……事情會不會不一樣」,「所愛之人沒有了,日子該怎麼走?」生活陷入混亂低落,各種事物都易觸景傷情,例如:香味、食物…等;特別每當過世者的生日和忌日,情緒容易嚴重下滑,類似情形反反覆覆發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整頓、重組生活。

許真老師提醒,罹難者家屬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回復原本的日常生活型態。通常更常去看醫生,也更常入院。許多人苦於憂鬱症、焦慮狀態、病態人格、風濕與關節炎、自律神經失調、結腸潰瘍等疾病,死亡的機率也更高。

若沒有妥善的幫助,有些人會在3~6個月出現傷害自身的行為。因此,走出悲傷支持團體的陪伴,或個人危機處理的介入,都是值得嘗試的方式。另外,由於心理上的衝擊會造成頭腦部分功能暫時下降,建議工作型態也要調整為較為簡單規律的業務。

平時,則鼓勵適度的運動、伸展和放鬆,以降低生理上的反應。此外,安排時間從事活動,讓注意力能轉離傷痛事件。

二、身體受輕傷或沒有受傷的乘客
這次事件中,約200多人受傷,是一個很大的異質性群體。建議透過「團體危機介入」的危機處理簡報(CMB)做心靈搶救,讓當事人知道所產生的身心症狀中,哪一些是正常的,以及多久會消失,包含:身體、認知、情緒、行為、甚至屬靈上,可能會出現的情形,並給予引導和建議,例如做一些平時能帶給你愉悅的事情、與人交談(說話是十分有療效的藥)、和其他人共度時光、排時間表讓自己忙碌等。

此外,事發八小時內可以針對其中同質性的人,例如同班同學或相同家庭,做「危機化解」(Defusing),引導他們說出感受,減輕壓力衝擊。若錯過時機就等喪禮過後,做「危機壓力處理匯報」(CISD),可降低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PTSD)等心理疾病的形成。

三、救難人員
「即使習慣處理緊急救護工作,但每一次看見慘況,心裡其實還是會感到不舒服。」許真老師指出,救難人員暴露在危機事件的機率較高,罹患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故警察、消防單位各有其專屬的存活技巧團體,方式也與一般人不同。

四、殯儀館人員
由於殯儀館從業人員時常面對類似情形,在心理上為了自我保護,往往不知不覺在「自己」和「大體」或「逝者家屬」中間築起一道隱形的牆,將所面對的一切視為「工作」,才能幫助自己冷靜以待,甚至表面上還能開開玩笑。但若一味壓抑,久而久之也有可能會「爆炸」,所以仍須正視這個狀態。

五、目睹畫面的記者
記者雖非親身經歷事件的人,但處理資訊的過程亦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有些會感到噁心、發抖、頭痛…等,特別是較少碰這類題目的人。「也需要跟他們談一談,讓他們有釋放壓力的機會;『說出來』很重要,包括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許真老師建議,提供相關專業資訊,讓他們知道這些身心理反應會持續多久。

受巨大衝擊的當事人注意事項

1. 盡量保持正常作息,注意飲食營養,多休息。

2. 三年內最好不做重大決定,因處於激烈情緒當中所做的決定難保理性,不過仍要慢慢練習做決定。

3. 多做一些從前會帶給自己快樂的事情,可幫助平衡生活。

4. 當腦海出現事件相關畫面或聲音,不用試圖努力對抗;若夢到事件很正常,通常會慢慢減少。

5. 如果不想說話,可以訴諸文字,例如透過社群網站或軟體一次性向親友說明狀況,也能避免一再被打擾。

關懷者注意事項

1. 不對當事人說「神不會給你超過你所能受的」:雖然在哥林多前書10:13有類似的經文,但對於處在巨大悲痛當下的人,這句話並不會讓他們感覺比較好。此外,「萬事互相效力」、「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看你所有的,不要看你沒有的」、「我懂你的感受」、「幸好你還有其他親人在世」…這類話語都不太適合此時由旁人說出口。

2. 可讓當事人知道「他們可以求助」,並讓他們了解身旁的人很關心他們。

3. 認真傾聽,多陪伴當事人;若對方沒有主動要求,我們也可以主動幫忙協助日常事務,如接送孩子、烹飪、清潔、帶晚餐…等,並給他們一些私人時間。

4. 若對方有情緒反應,突然發脾氣,親友要知道這並非衝著我們。

更多相關資訊及課程,請上舉手網絡官網追蹤:https://tw.liftinghands.net/

相關連結

https://cdn-news.org/news/25821

這篇內容讓您覺得?

,目前已有172人投票

Copyright © Jane Hsu
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Used with author’s permission.

Reprint News? or Back list page

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 LINE 帳號 @255vuxnt